———2025年1月8日在抚顺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吴建波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抚顺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4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聚焦全省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总牵引,坚定信心,聚力攻坚,全市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域外引资到位额同比增长13.6%;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和6%。
(一)持续提速转型升级,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实施重点产业集群突破提升“6+N”行动,10个重点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110亿元。头部企业做大做强。抚顺石化实现微晶蜡、光亮油进口替代,成为全国唯一生产全系列石蜡产品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成功获评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和全国双千兆城市。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文体旅商”深度融合,打造11处网红消费场景,汽车、日用品、餐饮销售分别增长22%、20%、28%。
(二)持续发力项目建设,发展后劲不断积蓄。谋划争取精准有效。争取中央到位资金27.7亿元,同比增长256.5%。重大项目强势推进。乙烯扩能项目完成基础设计审查;三木化工项目开工建设;清原抽蓄一期项目5台机组并网发电,二期项目开展可研设计;龙岗山雪上运动中心项目开启伐林作业;沈白高铁全线铺轨;山水林田湖草沙工程全面完工。项目招引量质齐升。签约项目147个、增长24.6%,签约额405亿元、增长27.3%,21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落地。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华山园区、方晓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完工,国道东环路基贯通,高新区承接市级下放行政职权事项累计超80项。
(三)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内生动力有效激发。营商环境向优升级。打造“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48个,“免申即享”兑付惠企资金10.4亿元;“社保云贷”经验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双进双促”解决企业问题2899件。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49户个体工商户入选全国首批“名特优新”名单;新登记民营经济主体30166户、同比增长21.4%,总量达18300户、同比增长4.9%。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39户市属企业重组整合为19户;52个乡镇金库按程序撤销;抚顺银行化险成果不断巩固,农信机构改革顺利推进。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参与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合作事项63项;举办吉南辽北蒙东六市深化合作高质量协同发展第三届会议,深化合作事项36项,重点项目33项。
(四)持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能加速集聚。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2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列入全省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创新主体引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雏鹰瞪羚企业等创新主体实现两位数增长。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抚顺石化溶液法聚烯烃弹性体 POE工艺开发与示范应用项目完成自主催化剂和工艺包开发,项目建成后,将成功替代进口;抚顺特钢高品质变形高温合金材料及涡轮盘制备项目入选全省科技创新重大专项。成果转化提速增效。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化高校专利技术成果31件、增长14.5倍;技术合同成交额9亿元、同比增长37%。
(五)持续走深乡村振兴,县域短板逐步补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县GDP增速均超全市平均水平。粮食生产提质保量。粮食播种面积183万亩、产量17.6亿斤,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特色农业加快发展。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规模保持全省前列,“大伙房水库鳙鱼”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乡村建设提档升级。抚顺县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新宾县获评全国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脱贫成果不断巩固。落实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4亿元,帮助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务工就业4787人次。
(六)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底色愈加鲜亮。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力有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如期整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较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100%。生态治理成效凸显。西露天矿复绿三年任务两年完成,走在全省前列;专项整治煤场、物料堆场187处。低碳发展稳步推进。构建碳达峰“1+N”政策体系;清洁能源投产装机规模达232万千瓦,同比提高130%。
(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增城镇就业11094人、增速排名全省第4位。社会保障扎实有效。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14.9%,企业退休人员基金养老金实现20连涨、平均达到3020.4元。“一老一小”保障有力。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项目落地、新增床位220张,建成社区长者食堂20家,改善79所中小学、30所公办幼儿园办学条件。文体事业加快发展。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浑河大舞台”等文化惠民演出250余场,新增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120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维修改造新城路、永城街等城市道路40公里,改造老旧管网345公里,新增停车泊位1500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315个,改造老旧小区27个。
(八)持续稳固安全基础,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风险防范有力有效。信访总量、进京访总量降幅全省第一;1366套“保交房、保交楼”攻坚任务提前完成;市本级债务风险等级由红色降至橙色,退出全省高风险地区;基层“三保”总体平稳。社会治安和谐有序。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开展,反诈人民战争持续推进,刑事、治安案件分别下降34.9%、29%。
二、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三年行动决战决胜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至关重要。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笃定高质量发展,紧扣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总牵引,以“项目建设年”为抓手,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和三年行动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上述要求,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以上;域外引资到位额同比增长30%以上;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三、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全力稳增长促转型,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聚焦赋能增效稳工业。高质量建设10个重点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着力稳油稳钢稳煤。积极争创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城市。立足资源优势强农业。建设高标准农田15.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182万亩以上、产量力争实现达到18亿斤。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特色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激发消费潜力促三产。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力度,创新文体旅商深度融合新场景,进一步聚人气、促消费、兴产业。
(二)全力聚要素强支撑,促进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落实创新政策优环境。全面落实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优惠政策,打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搭建创新平台聚资源。新建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企业创新中心,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0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户。引育创新人才固根基。深入实施“抚顺英才计划”,大力推进“带土移植”人才团队引育工程,深化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两长”定期会商机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根基。开展技术攻关解难题。努力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三)全力抓项目促投资,推动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精准谋划推进稳支撑。谋划储备项目1365个、总投资3215亿元。做深做细项目前期,确保首季开门红、半年双过半,全年开复工项目超500个。扩大有效投资强引擎。加速抚顺石化乙烯扩能等7个项目建设,加快三木化工、新钢铁高炉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进度,推进辽河油田等风电项目建设;推进沈白高铁9月建成通车、配套项目同步建成投用。高效招商引资赋新能。统筹41个工作组力量,进行精准招商,每个招商工作组落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至少3个。抓好园区建设筑阵地。深化体制改革创新,重点推进“管委会+公司”改革。着力提升开发区(园区)承载力,加快高新区热电联产、石岭500千伏变电站等配套项目建设。
(四)全力促改革扩开放,加速市场活力有效释放。优化营商环境提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更多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巩固“综合窗口”改革成效,提升12345平台服务质效。壮大市场主体强动能。深入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攻坚、经营主体培育、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帮扶行动,用好民营经济综合服务平台。深化改革攻坚添效益。纵深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三年行动;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深化巩固金融化险改革成果。扩大开放合作促发展。加快实施新一轮外贸主体培育行动;深度融入“一圈一区”建设。
(五)全力优环境强功能,推进人居环境日益优化。坚持把“黑”扮靓固底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成果。编制实施西露天矿综合治理与整合利用2025年行动计划。切实把“绿”做优增质效。健全全市碳达峰“1+N”政策体系。支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动废钢铁产业再上新台阶。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和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交通行业新能源车辆更新。改善城乡面貌促宜居。加快城市更新,推进城市亮化、净化、绿化、美化、序化。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六)全力抓特色扬优势,助力城市名片焕新升级。弘扬特色文化增底蕴。充分挖掘雷锋精神、劳模经济、东北抗联精神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强煤精琥珀雕刻、满族剪纸、大官窑陶瓷等独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进一步推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老街改造显特色。擦亮东西四路步行街百年老街区、老品牌文化底色,打造沉浸式城市怀旧主题街区和网红打卡新地标。坚持把“白”做实添动能。抓住承办“十五冬”雪上项目赛事契机,充分依托气候优势和冰雪资源禀赋,做足“冰雪+”文章,切实放大“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综合效应。
(七)全力办实事惠民生,保障人民福祉明显改善。坚持就业优先政策。深化“雷锋在线365”就业服务,精准帮扶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和多渠道灵活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低保标准的1.3倍。建立农村低收入群体动态监测和保障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增强养老服务供给。谋划建设银发经济产业园,全力打造旅居养老目的地。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落实教育投入法定增长和“两个只增不减”,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所。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医防融合,促进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八)全力防风险除隐患,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筑牢安全生产底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积极应对极端天气,做好防火防汛工作,全面提升减灾救灾和应急处理能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