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辽宁,是一块红色沃土,一片挺起共和国工业脊梁的土地。
进入新时代,为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辽宁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将以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征帆饱挂,逐浪前行。风华正茂的辽宁,正一路披荆斩棘,坚实开创着振兴发展的新路;正不断激发锐意创新的勇气,奏响全面振兴的最强音。
为立体展现全省在开创全面振兴之路上的生动实践,央广网辽宁频道特别策划推出《全面振兴看辽宁》系列主题报道,记录澎湃向前的辽宁脚步,展现全面振兴的辽宁图景。
央广网抚顺12月26日消息 “大鹏扶摇上青天,只瞰煤海半个边”,这是西露天矿——这座亚洲第一大露天煤矿曾经的壮美景致。这里曾为新中国奉献出第一吨煤、第一桶页岩油。那段靠无数双布满老茧的双手缔造的峥嵘岁月,镌刻在了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工业史册里。
2019年6月,西露天矿正式退煤闭坑,由采转治,结束了它119年的开采历史,也代表着抚顺这座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迈出了关键一步。
今年上半年,抚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8亿元,增速达到22.3%,创下历史新高。
这个岁末,我们来到抚顺,感受这座城市跃动不息的发展脉搏。
记者:提到抚顺,煤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作为“煤都”,抚顺煤炭行业有过太多的中国第一,但是随着资源枯竭,许多传统产业到了不得不转型的地步。在这种境况下,抚顺如何摆脱资源依赖,突破发展困境?
来鹤:感谢央广网长期以来对抚顺发展的大力支持。
抚顺是一座因煤而兴起的城市,有着119年开采历史的亚洲第一大露天煤矿——抚顺西露天煤矿,就位于抚顺。随着煤矿资源趋于枯竭,发展接续替代产业迫在眉睫。我们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走出一条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一方面,我们依托抚顺良好的交通区位、产业基础、特色资源,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体产业,做强存量、做大增量、做优环境,重点发展高端精细化工、冶金高端新材料、新型清洁能源、新型煤化工及煤矸石综合利用、先进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推进与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深度融合、地企深度融合、军民深度融合,建设国家级高附加值新型原材料基地和全省最重要的水源生态涵养基地,做大经济总量、转变发展方式,抚顺已经走出了资源枯竭的困境,转型振兴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另一方面,全力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按照“安全+生态+民生+产业”工作思路,以74.73平方公里采煤影响区为核心、以外延至150平方公里的联动区为主体,连续5年滚动实施专项行动计划,累计推进重点项目80余个,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40万千瓦光伏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避险搬迁、灾害治理、生态修复、产业替代等工作稳步推进。同时,坚持在转型发展中首先解决好民生问题,全力兜牢困难群众生活底线,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记者:目前,辽宁各地都在全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我们知道,抚顺作为东北工业的摇篮之一,重工业比重大,这种“头重脚轻”的工业结构、发展路径的依赖也一度成为抚顺转型发展的“绊脚石”。在这种情况下,抚顺如何破局?
来鹤:作为重工业城市,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我们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优势产业巩固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扎实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坚持“链式”思维,我们大力改造提升传统龙头企业,深入实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提升工程,加快产业调整升级步伐,石化和精细化工、冶金新材料等11个重点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坚持系统观念,从生产方式、能源方式、生活方式入手,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推动传统工业生产向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转变,近两年抚顺的pm2.5浓度始终保持在35μg/m3左右,大伙房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二类标准,主要河流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在100%。
坚持创新驱动,抚顺先后获批国家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培育城市、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一批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新型胶黏剂等科技型企业迅速聚焦,产值规模超百亿元的新能源、高端精细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
记者:抚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今年6月,辽宁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在抚顺举行,又为抚顺文旅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抚顺如何抓好这些优势,推动文旅发展?
来鹤:通过成功承办省“十四运”,抚顺的人气更旺了,前三季度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64%、接待人数增长47%,中秋、国庆期间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59%。
抚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风情浓郁的民俗资源、独树一帜的红色文化、璀璨夺目的工业文明,这些宝贵的资源是抚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我们围绕“文化+”,深度挖掘整合抚顺红色、工业、民俗等特色文化资源,以世界文化遗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雷锋品牌为依托,打造红色记忆游、工业文明游、民俗文化游等文旅新场景,推出具有抚顺特色的四季旅游新模式,有效推动了文体旅商融合发展,为抚顺打造休闲康养旅游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抚顺抓住辽宁承办2028年全国冬运会有利契机,坚持以高规格、高水平赛事为牵引,发展冰雪经济,构建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全产业链,谋划实施消费新场景新体验,打造冰雪产业集群,推动消费提质升级。
记者:抚顺是辽宁“六地”之一——雷锋精神的发祥地,这座城市,处处可见雷锋元素。经过60多年的传承和积淀,抚顺如何创新,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来鹤:60多年来,抚顺学雷锋活动从未间断,开创了40多个全国学雷锋第一,形成了全国最集中、最丰厚的雷锋文化资源。
新时代以来,抚顺牢记殷殷嘱托,不断拓展内容、创新形式、丰富载体,雷锋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兴建了辽宁雷锋干部学院,打造全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基地,4年来累计培训全国各地学员22.4万余人次,是全省唯一一家入选中央组织部全国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的独立办学机构。连续十三年举办雷锋精神论坛,创新举办了“抚顺2023雷锋文化节”等重点活动,持续打造“警营雷锋”“巾帼雷锋”“电力雷锋”等学雷锋品牌,学雷锋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连续17年开展“百姓雷锋”评选表彰活动,涌现出“百姓雷锋”175名个人和55支团队,全市25万学雷锋志愿者在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辽宁又提出新时代“六地”的目标定位,瞄准新时代“六地”,下一步,抚顺又将如何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
来鹤:抚顺全面落实省委部署要求,紧扣打造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奋力走实走好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
一是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大有作为。围绕保油源、留原料、拉长产业链,全力打造千亿级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做优冶金新材料产业,延伸深加工产业链,打造国家重要的特殊钢生产及深加工基地。大力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全力打造高端精细化学品、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4个百亿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建设更多数字车间、智能工厂。
二是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在重大项目建设上大有作为。把抓项目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向上争取和招商引资“两手抓”,以高质量项目群支撑新型工业化和高质量发展。吃透上级支持政策,做深做实前期工作,系统谋划实施一批高质量项目。深化央地合作,加快推进总投资697亿元的32个项目落地。围绕11个重点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链招商,做好以商招商,推动更多好项目、大项目落地抚顺。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在服务企业服务园区上大有作为。聚焦经营主体关切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和“一网通办”,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强化技术创新供给,培育壮大“专精特新”“雏鹰”“瞪羚”科技型企业群体。加快推动园区功能提升,深化“管委会+公司”改革,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引导特色主导产业沿链聚合、聚链成群、集群成势。
四是加强党的领导,在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上大有作为。全面加强党的各项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坚持走好“四下基层”之路,推动党员干部下基层、进企业、问需求、解难题。坚持“实、好、干”工作要求,引导党员干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勇担当、善作为、求实效,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工作落实。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