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政办发〔2024〕1号
抚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抚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抚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抚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2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抚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共辽宁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的意见》《辽宁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求,进一步明确抚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目标、思路和重点,集聚壮大新质生产力,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相关工作部署,紧扣打造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坚持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产业新优势。
(二)行动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创新在抚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强化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提升政府与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动性,加强开放合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创新驱动企业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不断提升。
坚持重点突破。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高效融合,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与发展能级,加快补齐短板,集中优势资源,构建重点产业良好发展生态。
坚持市场导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引领作用,尊重产业和市场规律,鼓励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技术创新、设计、制造等流程再造,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研发,加快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坚持系统推进。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聚焦抚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统筹谋划、搭建平台、协同推进,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系统构建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资源汇集、体制机制灵活、生态要素协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抚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产业创新、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实现新发展,初步形成面向新赛道的“一集群、一基地、多点生态圈”的“1+1+N”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的高附加值新型原材料特色产业集聚区、先进石化化工材料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全面服务全省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建设。
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85亿元,实现年增速8%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0.58%。重点领域取得较快发展,新材料产业增加值达到74.1亿元。
产业创新实现新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先进钢铁材料领域新增1家国家级创新平台,重点领域新增8-10家省级创新平台,围绕优势产业集聚创新资源,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产业集群取得新突破。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条更加完善,重点产业链实现上下游协同发展,新增一批引领发展、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头部企业,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增加值达到23.6亿元。
产业生态形成新局面。到2025年,基本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良好生态,初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产业创新氛围,高端人才来“抚”更加便捷。
二、重点方向
立足我市精细化工基础,以新材料产业细分领域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为发展重点,抢抓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基础材料升级机遇,加快推动高新区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向新赛道跃升。
1.高性能塑料及树脂。顺应新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加快推动现有塑料及树脂生产企业发展高端产品。发展高端聚烯烃制造产业,推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茂金属聚烯烃、特种牌号聚烯烃等规划项目落地,引入聚异丁烯生产项目。发展工程塑料制造产业,发展聚碳酸酯及其改性材料。发展其他高性能树脂制造产业,依托苯乙烯原料,发展下游聚苯乙烯、可发性聚苯乙烯、高抗冲聚苯乙烯、ABS系列树脂产品。
2.高性能橡胶及弹性体制造。面向汽车、轨道交通、电子电气等下游领域,加快发展耐高温、耐老化、耐强氧化剂等高性能橡胶及弹性体。发展特种橡胶制造产业,依托丁二烯、丙烯酸酯产品,延伸发展丁腈橡胶、丁基橡胶、丙烯酸酯橡胶项目,引入异戊橡胶医疗领域应用项目。发展弹性体制造产业,依托苯乙烯原料,发展苯乙烯系列弹性体项目,推动POE弹性体项目落地。
3.专用化学品及材料制造。面向新能源、电子电气等应用领域,发展高端专用化学品及材料制造产业。巩固提升聚羧酸减水剂产业发展水平,发展高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乙醇胺等产品。把握集成电路产业国产替代发展机遇,依托我市精细化工产业基础,加快引育高端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产业,发展电子特种气体、电子级树脂产品。
4.其他化工新材料制造。推动工业催化剂及助剂产品提升产品品质,发展高效、环境友好型催化剂。推动高纯度过氧化物、聚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酯类产品、贵金属加氢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等产品不断优化产品品质,建立产业规模优势,不断丰富产品系列,加强高端新材料配套催化剂的研发与应用。
5.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面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应用领域,深化现有石墨产业发展水平,推动高等级碳材料向高精尖发展。发展沥青基碳纤维、碳纤维发热体等产品,面向电弧炉短流程炼钢发展趋势,积极发展壮大炭素阳极、高功率石墨电极、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等产品规模。
(二)面向新场景打造先进钢铁材料基地
立足我市在特殊钢铁材料、建筑钢铁材料领域的产能优势和市场优势,以望花区为重点区域,全面建设面向新场景的先进钢铁材料产业基地。提升前端材料的研发能力,面向商业航天、民用航空等新场景、新需求,加快“卡脖子”材料、变革性材料的研发布局和产业化进程。
1.高端装备用钢。紧抓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升级趋势,围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促进新一代材料与关键装备和终端产品的同步研发、生产、验证和应用,推动一代材料革新一代装备。发展特殊轴承钢、模具钢、高强度汽车标准件用钢,开发具有系列化高强、高韧、耐海洋环境腐蚀等高性能特殊钢,快速推进民用航空领域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特种不锈钢、钛合金等新材料的研发和推广。
2.高端建筑用钢。面向建筑行业对热轧H型钢、耐候钢和耐火钢的发展需求,紧抓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的市场发展趋势,稳步提升型钢产业规模,发展建筑用钢深加工产品。发展应用于大型框架结构以及高层建筑受弯结构热轧高强钢筋、高强度螺纹钢、锚杆钢等专业化系列产品。发展超低温韧性型钢,满足高寒地区大型结构性用钢和全天候铁路运输需求。
(三)围绕多点产业优势环节培育生态圈
聚焦我市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弱小分散现状,瞄准细分产业优势环节,加大关键要素支撑,加快培育产业链,推动同类企业集聚化发展。
1.重大成套设备。加快推动建筑工程机械、矿山工程机械等产业发展壮大,不断提升本地化配套率。发展高端履带起重机、塔式起重机等建筑工程机械,发展高性能机械式挖掘机等重型采矿机械。发展大型厚壁加氢设备、高压加氢换热器等产品,开发高精度、节能降耗的石油炼化设备。
2.化学原料药和中药。立足精细化工产业优势,发展医药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等产品,支持企业向下游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等成品领域延伸。发展手性中间体、维生素类中间体、杂环化合物、含氟吡啶类中间体、替丁类原料药及中间体等产品。发展中药产业,充分利用我市短梗五加、辽五味子、林下参、清原龙胆等道地中药材优势,发展植物提取物和中药制品等产业。
3.新型清洁能源。积极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稳步推进清洁能源应用项目,推动风光火储一体化发展,助推我市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加快发展储能项目示范应用,推动抽水蓄能、飞轮储能等重点示范项目落地,支持利用矿区废弃地、采煤沉陷区、厂房屋顶等开展光伏发电项目,科学合理规划和利用风能资源。
4.新能源汽车装置及配件制造。把握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加快引育一批技术领先、市场竞争力强的新能源汽车装置及配件制造企业。积极发展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正负极材料、隔膜、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大力招引电池组装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充电、换电及锂电池回收产业。
5.节能环保。积极推动煤矸石综合利用,发展煤矸石节能绿色建筑材料、煤矸石土壤改良材料、煤矸石制肥等产品。适时推动油页岩产业发展,打造“油页岩开发—油页岩炼油—页岩油化工—废弃物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与本地工业生产配套的工业滤布、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等产品及服务高水平发展。
6.工业互联网和新型电子元器件。加快产业数字化发展,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发展工业互联网支持服务、电子元器件产业,加快企业级工业互联网节点建设,支持工业企业运用新兴网络技术建设及改造企业内网,建立与完善园区网络,挖掘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工业应用场景。
(四)前瞻布局培育一批未来产业
立足我市产业基础,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机遇,以前沿技术能力供给引领新场景、创造新需求,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布局一批未来材料,储备发展未来能源产业。
1.未来材料。面向前沿新材料需求,发展用于航空航天部件成型和修复的高强高韧不锈钢粉末、铁合金粉末、钛合金粉末。面向轻量化、耐高温零部件发展趋势,发展3D打印光敏树脂、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等产品。发展石墨烯薄膜、碳纳米管等碳基纳米材料,推动石墨烯柔性电子器件制造等关键技术和石墨烯高性能制备、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应用等共性技术突破。
2.未来能源。面向未来新型能源系统发展趋势,积极引导本地装备企业研发氢能装备,发展氢气制备与提纯设备、氢能储运设备、氢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制造等产业,积极推动氢能在交通、工业、发电、供热等领域示范应用。发展柔性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加快柔性太阳能光伏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培育柔性光伏组件材料、设备产业链。
强化创新平台引育。围绕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先进钢铁材料、新能源材料等重点领域,支持现有平台向高能级迈进,争创国家级、省部共建创新平台,鼓励企业通过自建、与高校院所共建等,布局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重点产业领域与国家级创新平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先进钢铁材料等领域争建国家级创新平台分支机构。积极承办行业交流活动,链接前沿新兴产业资源,促进创新成果在抚顺转化。(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围绕契合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方向,面向消费电子、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大需求场景,以关键性新材料研发及未来产业布局为导向,征集企业现有产品升级需求,建立抚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产品指导目录,适度予以政策支持,引导企业深化产品品质、开展技术创新。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成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研生产联合体、产业促进中心等,围绕关键技术开展联合研发,提升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和先进工艺水平,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二)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工程
搭建产业创新网络。探索建立抚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以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导向,面向企业技术升级需求,有效整合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创新资源,打造技术方向企业决定、创新服务政府提供的动力链条,支持企业建设高端人才实训基地,推动我市成为重点产业领域全球创新节点、高端人才流动的重要科创实践基地。举办抚顺市产业创新论坛、年度创新峰会等活动,不断激发我市企业家创新活力,交流行业创新发展经验,形成良好的产业创新氛围。(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工商联,各县区人民政府)
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立足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先进钢铁材料等产业链深化项目体量小、研发强度高的产业特点,提升重点产业中试基地建设水平。探索面向中小企业共享创新平台、中试基地等产业创新资源,降低重点领域创新成本。积极建立创新成果转化示范服务体系,提供工程化、标准化、产业化整体解决方案,推动重大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示范应用推广。落实完善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政策,持续开展知识产权融资“入园惠企”活动,助力科创型中小微企业降低创新成本。(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发展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产业集群化发展工程
提升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能级。按照国家、辽宁省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督查激励的相关要求,围绕集群产业生态、产业创新能力、投融资环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相关要求,聚焦现有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薄弱环节,加强集群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推动政产学研深度合作,广泛开展产业创新活动,全面对接企业投融资需求,发展一批产业链生态主导型企业。(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为抓手,通过政策宣传解读、典型经验推广、组织申报培训等方式,扎实开展分层培育,引导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提升产业竞争力。强化本地龙头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围绕供应链合作、研发能力互补、数据共享、人才交流等开展深度合作,鼓励中小微企业围绕大企业生产需求,提升协作配套水平,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强链补链延链的重要力量。(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及产业特色,聚焦“1+1+N”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结合具体产业链发展实际,制定产业链精准招商指南。面向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征集技术产品问题及供应链需求,以产业链延链补链为导向,研究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招商政策,加快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化发展。(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程
加快推进绿色制造。广泛开展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高耗能设备节能改造及更新,推进一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加大“三废”处置先进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的应用,鼓励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开发利用。推动相关企业开发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技术,开展产业化示范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和经验。推广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大力推广绿色设计产品,为下游用户提供绿色材料解决方案,着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全面提升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冶金、石化产业安全生产水平,加大安全设施设备和人员投入,提升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水平,以本质安全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推动一批安全生产技改项目,持续深化企业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实施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监控与预警,在环境恶劣、安全风险大环节实施机器人替代、自动化减人。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应急预案编制演练等,以提升本质安全水平,铸牢产业高质量发展安全根基。(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应急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大力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推动数字产业与制造产业深度融合,加强企业智慧化管控水平。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石化、钢铁等产业深度融合,在兼顾改造与发展的前提下,鼓励生产制造企业进行设备及产线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以应用场景为载体推动数字技术在企业普及应用,加快企业生产方式、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等变革,探索智能设计、生产、管理、服务模式,树立一批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标杆。(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五)央地合作深化工程
加强央地合作对接。充分利用辽宁省深化央地合作契机,围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领域,与中石油等重点央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建新机制。明确对接央企清单,积极对接央企产业资源,推动产业、金融等产业合作,着力提升央地融合发展软实力,加快谋划央地合作项目。(牵头单位:市国资委,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发展局)
推进石化产业链深入合作。推进中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与我市开展产业链精准对接,推动中石油抚顺石化公司发挥对地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形成创新链共享、供应链协同、数据链联动、产业链协作的融通发展模式,提高我市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推动先进钢铁材料建立合作。围绕我市先进钢铁材料产业资源,争取对接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零部件等产业领域央企,针对零部件及装备开展联合研发,共建中试基地、创投基金、示范项目转化服务平台等,积极探索发展央企相关装备零部件委托生产类项目。(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望花区人民政府)
(六)产业生态培育工程
探索建立集群服务机制。围绕高新区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探索“产业园区+创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一体化推进模式,加强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建设。积极引入专业化、市场化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机构,形成“政府管理-企业协作-项目推进”的纵向多层级协调合作机制。精准对接企业在技术、金融、市场、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发展需求,搭建知识产权、政策申报等服务体系,全面服务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牵头单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提升产业发展要素保障。加快与省内重点高校建立对接合作,针对重点产业高端人才需求,围绕高端人才柔性引进、实训基地建设、硕博人才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培训等开展务实合作。全面提升我市产业工人优势,围绕重点产业领域人才需求,鼓励校企一体化办学、职业教育联合培养、企业新型学徒制,创新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加快利用多种手段降低高新区等产业集聚区内能源、电力等要素成本,争取形成行业低成本优势。加强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用地保障,推动化工园区土地高效利用。(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七)外部资源链接工程
建立“沈大”产业链接。围绕“沈阳主导、抚顺配套,沈阳研发、抚顺孵化,沈阳转移、抚顺承接”的产业发展思路,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入沈阳市相关产业集群建设中来,重点推动动力电池材料、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关系。加快链接沈阳市数字化改造、科技服务机构等高端企业服务资源,以高水平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建立国际资源服务对接渠道。围绕化工助剂、锂电池电解液、先进钢铁材料、重大成套设备等优势领域,推动相关企业链接全球化产业资源,加快融入全球产业体系。依托“一带一路”等现有国际合作机制,链接沈阳中德、中韩及大连中日等合作机制,加快相关企业对接国际论坛组织、全球化产业协会等产业服务机构,开辟国际市场、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对接第三方国际贸易服务机构,协助企业对接国际贸易、国际法、会计、国际化人才等专业服务。(牵头单位: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建立抚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机制,全面统筹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针对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先进钢铁材料、重大成套设备等重点产业链建立“链长制”,推动产业链、产业集群建设。探索建立抚顺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引入第三方综合服务机构,开展市场化运营,整合政策、科技、金融、人才等产业要素,深度服务对接企业各类需求,助推相关工作实施。
落实国家、辽宁省出台的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转让等各类政策,做好政策服务工作。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推动金融机构创新支持战略性新兴企业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大项目支持力度。积极对接国内、国际融资租赁企业,推动重点领域龙头企业建立供应链金融平台,全面助力中小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建立本行动计划实施的责任机制,分解落实相关任务,建立一套重点跟踪、考核、评价、反馈机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针对重点项目、重点任务等,开展相关工作督导与评价工作。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加强与本行动计划提出的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的衔接,研究制定各自相应的具体工作举措,切实保障相关工作扎实推进。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