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经营主体的进退、发展资源的聚散,背后都有一个关键因素——营商环境。
通过三个场景,来看抚顺的“发展生态”……
看“创新活力”:航空发动机燃油喷嘴生产线前,企业负责人笑谈“订单排到明年”,这背后,是5项技术瓶颈被专家团队精准打破。
看“办事效率”:政务服务大厅的“工改超市”屏幕前,企业办事员6小时选定最优方案,发出感叹:“线上货比三家,光交通费就省了2000多元,审批进度更是提前了18天!”
看“服务温度”:省市区三级联动办公席上,2小时解决企业迁移难题,企业办事员连称“效率超乎想象”。
开展“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家事” 专项行动,抚顺让各类经营主体在“私人定制”的服务中轻装上阵,在“全周期护航”的政策生态里扎根生长, “抚顺温度” 正成为引资的强磁场。
爱企助企 问题解决在一线
拥有国内一流生产设备的抚顺哥俩好公司,胶粘剂产量正稳步朝着年产5万吨目标迈进,全力满足市场需求。
企业技术瓶颈如何突破?资金短缺难题怎样化解?基础设施短板怎样补齐?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抚顺市以“问题起底”作为破题关键,千余名干部下沉一线开展拉网式排查,梳理出各类涉企难题。针对这些“急难愁盼”,抚顺市以关爱企业专项行动为载体,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将问题清单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成效清单。
一个个爱企、助企故事在抚顺上演,见证着这座城市以“解题”为笔,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
“多亏抚顺市委牵线搭桥,专家团队帮我们突破5项技术瓶颈!”5月27日,抚顺庆航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航空发动机燃油喷嘴生产线上,工人正加紧赶制订单。“产品订单都排到明年了!” 公司董事长袁庆难掩喜悦和感激。
去年,抚顺市望花区科技局选派干部王哲在走访调研时,发现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面临困境:高层次技术人才匮乏,外部科研支持不足,重重技术瓶颈如乌云般笼罩着企业发展之路。
望花区科技局迅速响应。为攻克技术难关,建立 “企业需求 + 专家资源” 双清单动态对接机制。工作人员通过实地走访、召集技术研讨会,将技术难题梳理形成《企业技术攻关需求目录》。同时,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促成企业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省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联姻”。
辽宁省老科协在企业设立老专家工作站,国内顶尖航空装备退休老专家入驻,与企业研发人员联合攻关,成功破解难题。在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上,企业荣获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 称号,实现技术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双丰收。
当航空装备制造领域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抚顺的农业企业也在政策的春风中迎来发展新机。抚顺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世野针对三友农业 “智慧农业基地项目” 资金短缺问题,主动对接省、市部门,指导企业精准编制项目书,成功为企业争取到专项资金。辽宁三友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凯动情地说:“王局长跑项目时比我们还上心!智慧农业基地缺钱,他带着我们熬夜改方案、跑省厅,专项资金批下来那天,他比我们还高兴。现在集聚区‘一区多园’建起来,我们企业成了示范带‘龙头’,这背后是他一趟趟协调的心血。”
开展 “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家事” 专项行动,抚顺市将服务民营经济作为振兴发展突破口,持续深化“双进双促”专项行动,累计解决涉企问题548个。从市领导到选派干部,人人化身企业 “贴心管家”,让 “问题解决在一线” 成为常态,让 “抚顺温度” 成为最亮眼的营商环境名片。
便民惠企 创新成果触手可及
办税服务大厅工作人员专注高效地为纳税人办理各项业务。
抚顺市聚焦企业办事难点痛点,以“问题清零”为目标,将“便捷高效”作为改革方向。创新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超市”解决服务对接难题,精简整合政务窗口、规范执法流程,全方位的政务服务升级行动正在展开。
“以前找第三方机构就像‘大海捞针’,现在逛一圈‘超市’就选好了。”5月26日,抚顺福鼎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办事员马永香说,上午9点,来到“工改超市” 提交“厂区规划设计”需求,不到11点就收到3家机构的定制化方案,下午3点就敲定最优选项。“在过去,光筛选机构至少得两周时间。”马永香说。
在新抚区政务服务大厅一楼,“工改超市”电子屏十分醒目:测量测绘、设计勘察、施工监理等14类服务“摊位”整齐排列,每家机构的资质等级、服务案例等像商品标签一样清晰。企业只需轻点屏幕,就能查看机构“简历”、对比服务方案。
“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有投资建厂意愿的企业,面对工程审批中需要第三方机构编制的规划图、勘察报告、施工图纸等材料时却犯了难,这些企业根本不了解第三方机构的情况,更别说选择了。”新抚区数据局副局长庞博说,针对这个难题,新抚区设立了抚顺市第一家“工改超市”。“资质有效、零门槛”入驻,得到第三方机构积极响应。首批入驻的39家机构全部经过“资质严审+业绩比选”,就像超市严把“进货关”。“工改超市”的投入运营平均节省企业办事时间50%以上,助力项目审批效率提升40%。马永香为记者算了笔账:“以往找3家机构比价要跑6趟现场,现在线上‘货比三家’,光交通费就能省2000多元,审批进度更是提前了18天。”
从“审批大厅”到“服务超市”,变的是场景,不变的是“以企业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抚顺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说:“优化营商环境是系统工程,涉及市场准入、政务服务、法治保障等多维度改革。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要聚焦企业痛点堵点,以‘啃硬骨头’的决心,从审批流程精简、政策精准落地、权益保护强化等具体环节入手,逐项突破、积小成势,持续推动营商环境向更高水平迈进。”
今年以来,抚顺市大刀阔斧推进窗口整合,窗口数量压减 62.1%,“一窗” 受理率突破 90%。48 个 “高效办成一件事” 事项上线运行,事项办理流程大幅优化,压缩比例达79%,办事效率显著提高。
在涉企执法领域,抚顺市涉企执法检查计划同比压缩 18%,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打扰;55 条专项监督举措同步落地,为执法行为立规矩、画红线。
政务创新成果频出,在抚顺市政务服务大厅,便民惠企举措如 “商品”陈列,触手可及。这场力度空前的政务改革,让优化营商环境的 “春雨”,滋养企业发展的 “沃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举措 全周期护航发展
抚顺“5·15政务公开日”系列活动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
“丁零丁零……”5月27日15时42分,东洲区政务服务中心企业登记窗口的电话响起,听筒里传来焦急的声音:“我们是大连来的企业,线上迁移办了3天了,系统一直卡着没动静,这可怎么办啊!”打电话的是行链能源科技公司的办事员。原来,这家企业通过辽宁政务服务网申请从大连迁移至抚顺,名称自主申报显示成功,但登记系统始终检索不到申请信息。
面对此情况,省市区三级市场监管部门第一时间统筹协调,全面摸排,最终在系统后台查找到原因,由于企业在名称自主申报时误操作的疏漏,导致系统无法操作。抚顺市场监管部门全程指导,2小时当场为企业核发营业执照,使企业能够顺利落户抚顺。
此次三级联动的高效处置案例正是抚顺市“全周期护航经营主体” 政策体系的生动注脚。
让经营主体 “生得快、长得大、活得好”,抚顺市拿出了全周期护航的实招。4月20日通过的《抚顺市推进经营主体量质提升若干措施》,围绕培育壮大、政务服务、助企帮扶、提质增效、信息共享五大维度,推出25条精准举措。在行政审批大厅,创业者陈林通过 “一网通办” 平台提交材料,仅用3小时就拿到营业执照。“一窗通办” 让公章刻制、银行开户等环节同步完成,实现 “拿照即开业”。
对个体工商户而言,以往升级企业需重新提交地址证明、修改经营范围,如今经营场所不变即可 “一键换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成立日期完整保留。
数据共享让政务服务更有速度。抚顺市打通市场监管、税务、商务等 30多个部门的数据壁垒,建立“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数据库”,企业登记、监管、信用等信息“一库管理”,群众办事少填90%的表格、少跑80%的路。
从老城街巷到产业园区,从个体工商户到规模以上企业,抚顺市用政策的 “春风”吹活了万千经营主体。每一家小店的笑脸、每一家企业的成长,都在书写着抚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