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抚顺,处处涌动着建项目、抓产业、谋发展的奋进热潮,重点建设项目以只争朝夕的干劲全线发力,演绎着奋进新征程的大合唱;重点工程以争分夺秒的拼劲提速冲刺,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工作部署,锚定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聚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的各项工作要求,在“谋”上发力、在“质”上着力,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
加速项目建设 厚植发展根基
项目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我市抢抓项目施工黄金期,全力以赴促开工、赶进度,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呈现多点开花的喜人局面。
6月9日,全省万亿级产业基地培育工程重点项目——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油蜡联产”项目的收官之作,10万吨/年光亮油加氢装置成功生产出HVI120BS基础油,各项指标均达到行业润滑油基础油最高标准,标志着总投资8.3亿元的“油蜡联产”项目全线投产。“项目开工以来,施工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的预期目标。所产光亮油填补了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产品空白。此前,该项目生产的‘昆仑’牌微晶蜡不但满足了国内市场所需,还远销意大利和巴西”,油蜡联合生产车间主任刘彦廷自豪地说。
7月1日凌晨1时许,位于新宾木奇镇大山中的沈白高铁辽宁段TJ-4标段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近千名建设者正在进行无砟轨道的轨道板精调、混凝土浇筑等工作,头灯射出的光束在夜空中交错,划出一道道光芒。沈白高铁辽宁段TJ-4标段全长40.5公里,目前,桥梁隧道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全面转入铺轨前的最后一道工序。
投资86亿元的清原抽水蓄能电站二期项目可研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投资72.8亿元的辽宁三木精细化工产业链项目稳步推动;投资20.6亿元的龙岗山滑雪场项目完成项目可研和评审,投资12.4亿元辽河油田风电项目通过审批;总投资17.9亿元的沈白高铁配套工程(一、二期)、总投资4.4亿元的国道202线(东环)改移工程进展顺利……“项目为王”战鼓催征,发展热潮奔涌不息,一批又一批固根本、利长远、强支撑的重大项目如火如荼推进。
截至目前,全市谋划实施项目1391个,总投资3690亿元;今年计划建设项目719个,总投资1463.5亿元。全市开复工项目394个,同比增长2.3%,其中,新开工项目138个、增长2.2%,续建项目256个、增长2.4%。
加大招引力度 延链补链强链
链式发展是现代产业最显著的特点。产业链条越长,产业集聚效应越强,产业发展潜力就会越高。探“新”路上,我市以“链式”思维促招商、强产业、巧布局。
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我市聚力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以更加精准的高效招引,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一线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活动招商等,在提前谋划、精准研判、重点部署的理念下,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精度、高度、深度、广度均得以强化提升,为更多投资体量大、辐射能力强、产业水平高的大项目、优质项目的落户打下基础。先后举办了“在抚外来投资企业迎新春茶话会”“在外抚顺籍企业家迎新春茶话会”和央地合作工作会,赴北京、上海、江苏、四川等地精准招商,新签约项目13个,其中4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开工。围绕国家所需、央企所愿、地方所能,有针对性、导向性地谋划了一批可对接、能推动的央地合作项目,全市滚动谋划实施重点央地合作项目46个,总投资达835.6亿元。
加强科技创新 增强发展活力
我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瞄准高端、追“智”逐“绿”。
今年以来,清原抽水蓄能电站一期、西舍场40万千瓦光伏发电等8个项目实现产值4亿元,清原“新能源两个一体化”项目签约落地,锂电池材料、化学创新药等“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加速成型,隆腾负极材料项目一期竣工试生产,辽宁锦盛原料药等新建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东科集团、鑫盾化工等企业发展稳步攀升,电解液及隔膜材料产业集群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加速壮大。通过推进炼油及化工结构调整、油蜡特色产品产能提升等119个石化产业链项目的建设,推动航空煤油、石蜡、烷基苯、聚乙烯瓶盖料等产量屡创新高,石化产业链条不断做强。通过实施“两钢”百亿技改提升工程,抚顺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吨钢动力成本下降30%、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50%以上、物流效率提升50%、库存降低60%;目前,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均质高强度大规模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锻造工程化建设项目、高合金小棒材生产线技术改造工程进入设备调试阶段,冶金新材料产业不断做优。通过开展集群培育专项行动,大力发展高端工程机械等国内技术领先产品,永茂建机开发研制的超大型动臂塔式起重机成为国内最大的风电吊装塔机。
目前,我市工业企业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达45.1%、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2.3%,完成20个数字车间和智慧工厂建设,建成石化、冶金、医药业典型场景项目60个,装备制造产业不断做强。
我市将凝心聚力持续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在强招引、提质效、优布局中稳增长、调结构、增后劲,奏响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旋律。
附件下载: